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80后反贪尖兵的“亮剑”
时间:2015-04-16  作者:徐金国 黄亮 储勇  新闻来源:市检察院 【字号: | |
    “检察官是普通的人,可检察官手中的笔却不普通,笔下有人命关天,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这是近日市检察院反贪局“80后”检察官张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开场白”。

  初见张政,没有想象中“80后”的青涩,眼神里充满了沉稳与睿智。1982年出生的张政于2006年进入反贪战线,20124月成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6年的反贪卫士生涯虽时间不长,但是他先后参与办理多起大案要案,其中不乏疑难复杂案件,涉及“处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就有10余件,“厅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所有案件均做出了有罪判决,无一冤错。

  “张政有一种坚定执着的性格,爱学习思考、爱钻牛角尖。这是反贪干警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在评价得力“干将”张政时,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刘丹军和政委陈其宏如是说。刚过而立之年的张政涉足法律行业已有十数载,在进入市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执业律师,有着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较强的办案能力。如果一直做律师,可能早已名利双收。但出于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热爱,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相对清贫的检察官事业。

  刚进入反贪战线,高悬的检徽、庄严的使命,让他感到新奇和神圣,但考虑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此时正好赶上省检察院交办的一起副厅级干部受贿案,“这起案件案情较为复杂,取证涉及面广,且主要当事人存在翻供的可能性。”张政告诉记者,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在办理此案过程中,他多听多学多问多记,对每一次证言笔录的制作,每一笔犯罪事实的讯问,都进行了认真反复的总结和推敲,并从中归纳案件线索的发现、收集和经营的经验技巧。就这样,在与同事们一同与贪官“过招”的同时,张政顺利地完成了从律师到“反贪卫士”的角色转换。

  “在反贪工作中,智慧同样也是不可缺的,因为我们需要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这其中,办案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最为重要。”年纪轻轻的张政,有着令案件“峰回路转”的机智。2010年,在立案侦查市某局副局长涉嫌受贿一案时,久经官场历练的嫌疑人虽然对其收受他人钱财一事供认不讳,但谈到“权钱交易”时却避而不谈,声称自己所做都是职责范围内、符合国家政策,一时间难以靠口供寻找突破口。在仔细缜密分析案情后,张政主动提出调整办案方向,采取了“由证到供”的办案思路。通过从外围广泛收集证据材料,查阅与涉案当事人请托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该局内部工作程序,甚至是该局局长办公会、党组办公会的会议记录等内容,通过不懈寻找“蛛丝马迹”,终于锁定嫌疑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事实。在铁证面前,嫌疑人如实供认了自己收受有关单位、个人贿赂,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事实,最终被绳之以法。

  如何过好人情关、亲情关,对于每一位检察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张政这样回答记者:“反贪污和贪污只有一字之差,我时刻提醒自己自警自省、防微杜渐,既然干了反贪工作,就必须把握底线,不徇私情。”张政坦言,办理案件多了,经常会遇到通过朋友、老乡等等途径前来打听案情或说情的人,可是在张政面前,所有人无一例外地碰了钉子。2010年,张政在承办一起贿赂案件时,一个关系要好的老同学给他打电话,说犯罪嫌疑人是他的亲戚,请他“通融通融”,张政没有给其“面子”,随后,这个同学又想打听与案情相关的内容,张政也是守口如瓶。张政说,就因为这件事,他的那位同学至今仍然是耿耿于怀。  

热爱,成就了张政的人生梦想;忠诚,让张政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反贪战线的八年里,张政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全市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