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六安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六安老区时,深情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的红色基因一定要代代相传”。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全市检察机关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传承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检向纵深发展。
六安检察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忆先辈守纪律”有声海报专栏,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发挥红色资源“生动教材”作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廉洁基因,筑牢党纪之魂,以过硬纪律作风赋能高质效履职办案,为六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本期推出《“两不”老红军李开文的故事》。
李开文,金寨槐树湾人,历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后勤部炊事员、炊事班长,1937年被选调到中央任炊事班长、特灶班长,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了11年,1949年冬回到金寨县古碑区粮站工作,1958年退休。
老红军李开文,革命信念坚定,对党的事业忠诚,为人忠厚老实,做得一手好饭,工作非常认真。长征途中,在红30军后勤部当炊事员的李开文在雪山草地寒冷潮湿的情况下,用身体把湿草焐干,保证及时引火做饭。他不怕苦、不怕累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1949年,他跟随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一同进入北京城。进城后,他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
1949年7月,李开文从干部学校毕业了,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中央群工部,要求给自己分配工作。
群工部部长李维汉和李开文是老熟人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李开文同志,组织上考虑你过去吃了太多的苦,现在就给你安排一个‘甜’的工作。决定派你去天津,当糖厂副厂长。”
李开文一听,吓了一跳,忙问:“天津糖厂的干部群众很多吧?”李维汉说:“不会少于一千人吧!”
李开文直摇手:“不行,不行!这么多人,够得上一个团的编制了。这么大个厂啊,我哪有本事管好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呀!不行,不行!”
他接着要求:“李部长,我不想去天津,也当不了那个副厂长,你还是让我回大别山老家吧!”
“回老家?”李维汉有些意外。
李开文没有拐弯抹角,直率地说:“解放大军打到江南了,我的家乡早解放了,我要回去工作;再说,老婆儿子还在家里等着我呢!”
李维汉知道李开文为人老实,不讲假话,但脾气倔。既然他决心已下,自己也不便再劝,就安排工作人员把李开文的组织关系先转到华东军区,再请他们把他的档案转到安徽。
李开文的组织关系从华东军区转到了安徽,地委领导安排他回金寨县去当副县长,李开文主动向县委要了一个“响山寺粮站站长”的头衔。
响山寺粮站是一个中心粮站,下面还管着古碑、双河、南溪和帽顶山四个粮库,方园上百里的地盘。为管理好这些粮库,通往这些粮库的山间小道上的每一块石头差不多都被他踩过。
他一点也不像一个站长,更像粮站的一个长工。别人不愿钻进去的、黑漆漆的仓板底下,他钻进去了,把所有的老鼠洞一个一个地堵起来;别人不愿爬上的高高的屋顶,他爬上去了,将黄鼠狼开的“天窗”一块一块地补好;别人想不到的一些小事,他也会当成大事来办。
粮库最大的消耗品就是扫帚。为了减少开支,他扛着扁担、带上柴刀,自己上山砍原料、做扫帚。没出几天,响山寺粮站的大院里便冒出了一座芭茅花的小山,站长室变成了扫帚加工厂。
大家觉得难以理解,粮站再缺钱也不在乎一点买扫把的钱吧,为啥还要这样抠门、这样找累? 李开文说:街上卖的扫把也是用手做出来的,咱自己有也有一双手,干嘛啥都要用钱买呢?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毛主席告诉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56年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云集京城,李开文当选上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并登上大会的主席台。主席台上的周总理一眼认出了李开文。会议期间,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一听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现在又成全国劳模,非常高兴,亲自请他到家里吃饭。
12月的北京,冰天雪地,出现在毛主席面前的李开文还是老样子:一身单薄的黑色小棉袄,一双破旧得已经能看得见脚趾头的黑布鞋。毛泽东看他穿得太少,送给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红头皮鞋。
1958年,62岁的李开文办了离休手续,过着平静的生活。李开文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性格乐观坚强。更难得的是,他对自己、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家人谋利益。他几个儿子、孙子、重孙子亲属30多人,除一人按政策在乡粮站工作外,其余都在乡下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