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心灵深处的博弈
时间:2015-12-14  作者:  新闻来源:皖西日报 【字号: | |

《皖西日报》12月10日一版刊登

 

——记市检察院反贪局职务犯罪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政

本报记者 杨秀玲

不熟悉张政的人可能会对他有一种偏见:此人文质彬彬、书卷气太浓,办案子,行吗?可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刘丹军这样评价张政:他有一种坚定执着的性格,爱学习思考、爱钻牛角尖。这是反贪干警最重要的品质。

张政天生就是一块办案的料。他除了对案子感兴趣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十年磨一剑。自2006年进入市检察院反贪局工作以来,张政先后参办和主办几十起大、要案,其中处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20余件,厅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4件,所办案件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张政在进入该院反贪局工作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执业律师,有着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较强的办案能力。出于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热爱,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相对清贫的检察官生涯。2007年,省检察院交办了一起副厅级干部受贿案。这起案件案情较为复杂,取证涉及面广,且主要当事人存在翻供的可能性。张政回忆说,这次办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在办理此案过程中,他对每一次证言笔录的制作,每一笔犯罪事实的讯问,都一丝不苟,处处留心,并从中归纳案件线索的发现、收集和经营的技巧。就这样,在与同事们一同与贪官过招的同时,他也悄然完成从执业律师到反贪卫士的角色转换。

在反贪工作中,智慧不可缺,因为我们需要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这是心灵深处的博弈。”1982年出生的张政,有令案件峰回路转的机智。

2010年,在立案侦查某局副局长涉嫌受贿一案时,久经官场历练的嫌疑人虽然对其收受他人钱财一事供认不讳,但却避而不谈有权钱交易的行为,声称自己所做之事都是职责范围内、符合国家政策,与收受他人财物无关,一时间难以靠口供寻找突破口。在缜密分析案情后,张政主动提出调整办案方向,采取了由证到供的办案思路。通过从外围广泛收集证据材料,查阅与涉案当事人请托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该局内部工作程序,甚至查看该局局长办公会、党组办公会的会议记录等内容,寻找蛛丝马迹,在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材料之后,通过层层剥皮围点打援,迫使嫌疑人如实供认了自己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有关单位、个人贿赂的犯罪事实,最终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一个个贪官落马,群众欢呼,百姓叫好,张政却为此付出了很多。20148月,张政被省院反贪局抽调赴北京办案。由于案件政治敏感度高、案情复杂,张政深感责任重大。在专案组领导的带领下,他与同事们一起,认真研究案情,精心准备讯问,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在办案中提高。当年底,经请示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意,在省院反贪局直接指挥下,张政与同事们一起,经过近12个小时的高速行程,克服了雪天路滑等障碍,将该案犯罪嫌疑人从北京千里押解回六安,4个多月才与家人见上一面。

在办案过程中,说情、打听案情等情况时有发生,难免会遇到通过朋友、同学等途径前来打听案情或说情的人,可是在张政面前,无一例外都碰了钉子。2010年,张政在承办一起贿赂案件时,一个关系要好的老同学打来电话,说犯罪嫌疑人是他的朋友,请他通融通融,张政拒绝了,同学想打听与案情相关的内容,张政也是守口如瓶。张政说,就因为这件事,他的那位同学至今仍然耿耿于怀。面对法律的公平正义和职业操守,张政选择默默承受这一切。清和浊只是一念之差,我时刻提醒自己自警自省、防微杜渐,牢牢守住底线。张政经常告诫自己,始终坚守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经常与同事们夜以继地日加班加点,连节假日大都是在外地取证路途上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