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个规定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2.中央政法委:《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02“重大事项”填报制度
2019年8月,最高检为贯彻落实“三个规定”,印发《关于建立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
2020年4月,最高检为进一步深化落实“三个规定”及《实施办法》,规范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工作,印发《关于执行“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若干问题的工作细则》
严格执行“三个规定”重大事项制度
对检察干警有哪些影响?
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呢?
一起走近六安市检察院,来听他们说……
陈啟玲 第五检察部主任
“三个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保障公正廉洁司法的制度安排,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人员,肩负着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光荣使命。我时刻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检察人员身份,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努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司法办案中,我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三个规定”填报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主动学习领会相关规定,准确理解“三个规定”的填报要求,确保填报工作高质量、高效率、高精度完成;不断增强政治执行力,做到应填尽填,对党绝对忠诚。
张书德 第五检察部副主任
贯彻落实“三个规定”对防止干预司法、推进严格执法、维护法治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检察人员每天审查的一起起违法犯罪事实,一条条干枯的法律条款,面对的社会阴暗面多,更应该时刻警醒。“三个规定”的出台让我们心中底线清,不迷糊。干预司法活动,当事人吃请等等行为,在该拒绝时就要拒绝,该上报时就要上报,这不仅是“三个规定”所要求的,也是自身职责所要求的,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这不是不通情理,更不是六亲不认,只要我们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自身的职责,确保法治在每一起案件中得到体现,如此才能防止“法律职业共同体”蜕变成了“利益共同体”。
丁惠 第六检察部副主任
“三个规定”是防止干预、插手司法活动的“防火墙”,是违反规定过问案件、不当接触交往的“高压线”。贯彻落实好“三个规定”,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中央对检察人员的严管和厚爱。检察监督、司法办案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腐败问题易发领域。“打铁还需自身硬。”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控申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也是联系检察机关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具体、扎实体现在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接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要。
徐俊 三级检察官助理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政法工作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司法机关公正廉洁司法,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通过落实“三个规定”,做好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记录和报告工作,可以既可以减少过问、干预情况的发生,也可以让检察人员进一步严格办案纪律,从而提高案件质量,保证司法工作,如此以来,人民群众才能在检察办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一名控申检察干警,对非正常途径打探案情、打招呼,甚至干预司法办案的情况要坚决拒绝并如实记录,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落实好“三个规定”,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同时在落实“三个规定”同时,要引导人民群众通过12309、检务公开等正当渠道反映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